“儿童友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4-04-08 08:16 栏目: 行业动态 查看( )

  “儿童友好”是联合国在1996年倡导建立儿童友好城市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内涵是尊重《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出的儿童具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与参与权这四大权利,将儿童需求纳入城市规划。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儿童友好重点举措,在“儿童友好中国化”的道路上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改革实践中的一个缩影。但“儿童友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绝不止于此,它将从人的全面发展之根本意义上更加深刻系统地阐明“中国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未来趋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而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种基本原则和终极目标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的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几乎所有著作都闪烁着关于人、关于人的发展的真理光辉,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首先从本质上,“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最终占有自己的本质”;其次从条件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第三,从方法上,“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这样的思想原理与中华天人合一文化一脉相承同频共振。当世界“全人教育”的浪潮开始传到中国时,很多人都以为那是西方社会的创新产物,殊不知,中国才是“全人教育”的鼻祖。庄子最早提出“全人”概念:“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这里的“全人”是指“既顺应天道又契合人为的全德之人”,是天人合一文化智慧的核心体现。而《礼记大学》中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其实已经指明了全人发展的教育之道。所以,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既是革命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历史文化的必然逻辑。

  那么,什么才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要讲到“儿童友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了。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既然人的本质是完整的、全面的,那就说明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完整的,就具有全面发展的潜质,因而我们认为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全能宝宝”(完整儿童),只有从小培养身体、认知、情感、道德、技能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才能在这个基础上顺利成长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完整成人。

  既然人生而完整,为何难以顺利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进一步揭示了其中深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尽管每个生命原本都是以完整的方式出生、存在和发展的,但因为在后天发展的历程中受着种种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产生各种人格冲突拉扯才让这种完整性遭到破坏并阻碍人的全面发展。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言:“在人的整个人生中,他所应该做的,只是在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谨慎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的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深远地理解“儿童友好”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唯有通过“儿童友好”全面改善儿童成长中的社会关系,才能最大化地保护儿童的完整性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唯有从儿童开始培养天人合一全面发展的“全能宝宝”,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完整成人”。因此,“儿童友好”不只是为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也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与未来方向。

  首先从人的全面发展纵向维度,需要遵循人的终身成长生命规律。我们将整个儿童期的全人教育总结为0-3岁胎婴养虚、3-6岁幼儿养性、6-12岁童蒙养正、12-18岁少年养志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才是成年养德,进一步发展成为“既顺应天道又契合人为的全德之人”以厚德载物,并最终走向“老年养福”,实现全面发展的圆融人生。

  其次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维度,需要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关系。马克思主义人学理想的实现是人对人自身本质的占有,每个人都有权“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形成具有独特性的“自由个性”。这种独特又全面的自由个性在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展开,“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一个人同他人结成的社会关系越广泛、越紧密、越先进,他的发展就越快,也越容易趋向全面发展,反之就容易受到限制。这种人学理想的实现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过程,马克思认为理想中人格自由个性的实现和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本质上是统一的,也即是中国古人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全人发展之道。

  第三从人的全面发展系统维度。人的终身发展和人格全面成长受制于整个社会关系实践系统,这正是马克思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并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的根本举措。“儿童友好”从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各个维度全方位创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这正是为从全人、全程、全面、全民、全息的系统化视角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以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政策条件。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深化推动“儿童友好”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想实现的开端奠基与系统保障。为此,我们倡导从社区治理入手、从亲子教育起步、从幼有所育创新、从学有所教改革去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想弘扬践行的“儿童友好亲马工程”,让马克思主义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马克思主义深入实践、融入生活,让马克思主义人学理想的伟大光辉照亮“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中国创新发展未来之路。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某某网络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